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案例

江西婺源:共建人鸟友好社区

发布时间:2025-07-03 12:05:11 作者: ob体育

  江西省婺源县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截至2024年,县内有28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4100余幢古建,历史遗迹、明清古建遍布乡野。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如诗如画的徽派建筑,丰富典雅的民间艺术,独具韵致的茶艺表演,让游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2023年10月,婺源县江湾镇篁岭古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婺源实现乡村旅游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正努力打造国际乡村度假旅居目的地。

  婺源县是目前全世界已知仅存“鸟中大熊猫”蓝冠噪鹛的野生种群栖息地。为进一步探索婺源“人鸟友好社区”建设的现状和条件,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态工作室等小组成员,在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及其周边社区、观鸟基地、自然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等,围绕共建人鸟友好社区的资源条件、人文条件、政策支持、设施建设、人员队伍、接待能力、科研力量、产业基础、社会参与等综合条件,通过当地考验查证、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社区研讨等方法,对其建设人鸟友好社区情况做了深入调研。

  婺源总面积2967平方公里。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有1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193个自然保护小区、6个中国经典村落景观、13个国家生态乡镇,还有国家级5A级景区1个、国家级4A级景区14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国县级之最。

  婺源生态环境优美,适合森林鸟类栖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满足了蓝冠噪鹛等珍稀鸟种对生境的特殊需求。婺源独有的村庄水口林,是许多野生动物尤其是森林鸟类的最爱,是其逗留、觅食、筑巢的理想之地。

  婺源除了是全世界仅存的蓝冠噪鹛野生种群栖息地外,还吸引了中华秋沙鸭、白腿小隼、朱鹮、蓝喉蜂虎、短尾鸦雀、鸳鸯、白鹇等珍稀鸟种。全县野生鸟类达35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84种。

  婺源是朱子故里。受朱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启发,婺源百姓养成了尊重自然、敬畏山水的传统。“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村规民约世代流传,贯穿于、体现在婺源生态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蓝冠噪鹛十分亲近人类,特地选在紧靠村庄的水口林树冠栖息觅食、筑巢繁衍,甚至把巢筑在紧靠房屋的大树上,捕食森林害虫,与村民和谐共处。在村民间接的庇护下,它们得以繁衍。婺源人悠久的爱鸟护鸟情怀让蓝冠噪鹛等珍稀鸟种安心以此为家,与人和谐共存。

  为了守护好蓝冠噪鹛这张石门村的生态名片,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积极实践“自然保护小区”婺源模式。该村有3支志愿护鸟队,一支是村里党员组建的,另一支是以学生为主的护鸟队,还有一支是专职“看鸟人”。三支队伍密切配合,成为鸟儿们最忠实的“守护者”。

  婺源森林鸟类保护区积极拓展志愿者队伍,与多个组织和协会合作,形成了广泛的志愿者网络。关切与当地社区的合作,组织蓝冠噪鹛繁殖点的村庄居民成立蓝冠噪鹛志愿护鸟队,进一步促进本地鸟类的保护和自然 教育。

  婺源县赋春镇洪家村作为江西省白鹇最佳观赏地,白鹇数量多,保护的方法好,拥有良好的白鹇原生态生活环境,村民制订了完善的爱鸟护鸟村规民约,除了划定白鹇保护核心区,还严禁使用化肥农药,维护原始生态环境,同时减少人为干扰。观鸟自然教育走进校园,辅导中小学生户外观鸟。

  婺源为镇长源小学、赋春镇中心小学、大鄣山希望小学等多所学校挂牌“飞羽学校”,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开展鸟类摄影作品展、观鸟研学、“飞羽学校”进乡村等系列主题活动。

  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并且开展全国生态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江西省爱鸟周、江西省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宣传活动,积极举办鸟类生态摄影展、婺源野鸟摄影展、蓝冠噪鹛专题摄影赛及摄影展、中华秋沙鸭专题摄影赛及摄影展等活动。由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主办,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江西省野保协会观鸟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观鸟自然教育进校园”活动,以“保护野生动物 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观鸟与自然教育活动。

  婺源县成立了观鸟协会,成员包括自然爱好者、科研人员、环境教育工作者以及鸟类摄影师等,致力于鸟类的监测、保护与研究工作,推广鸟类保护知识和开展观鸟活动;飞羽学校主要致力于组建当地自然教育学校,深化公众对自然生态和鸟类保护的认识,加强保护区周边小学、社区及公众的自然教育工作。

  2021年5月,婺源县举办首届观鸟节系列活动,评选出10位最美爱鸟护鸟人士,并向6个“最美观鸟村”授牌。2023年10月,婺源举办了以“最美乡村在婺源 人鸟和谐共家园”为主题的蓝冠噪鹛科研交流会暨婺源观鸟赛,向10位蓝冠噪鹛护鸟大使发放了证书。婺源还聘请了10位鸟类生态作家与鸟类生态摄影师,创作了歌曲《蓝冠噪鹛恋婺源》、动漫《婺蓝》、连环画《蓝冠噪鹛落石门的传说》等原创文艺作品,通过大众耳濡目染的文艺形式让“爱鸟护鸟观鸟”理念深入人心。

  2009年起婺源县全面禁伐天然常绿阔叶林。2016年5月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持之以恒抓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要保护对象、ECO结构、ECO服务、环境要素、主要威胁因素、人类活动等方面保护和管控成效显著。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同时纳入《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 年)》中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2024年保护区入选《江西省候鸟集中分布区名录(第一批)》,同时还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抢救性保护的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之一蓝冠噪鹛分布的主要自然保护地。2024年8月15日,江西省首个野生鸟类司法保护基地在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鸳鸯湖挂牌成立。

  2023年10月,习前往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仔细地了解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保护情况,提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婺源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做好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摸清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的底数和成效,探索实践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继续认真履行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职责,逐步的提升ECO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江西省政府连续出台多项积极推动自然教育等新业态发展的政策及规划,《江西省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2022-2035年)》明确提升保护地的生态价值,促进科研、研学和生态旅游等多种用途的发展。《江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实施方案》要求推广自然教育、森林医养、森林运动等新业态,助力江西省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保护委员会章程》规定加强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监督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健全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发展保护区自然教育、研学旅行、森林康养及林下经济,积极探索特许经营。2025年1月,婺源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婺源县蓝冠噪鹛保护与发展规划》。

  2023年,思口镇龙腾和沱川乡金岗岭依托国家发改委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程建设生态观鸟基地,2024年两个基地被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授予江西省观鸟基地称号。在为多种珍稀鸟类提供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婺源规划了4条全年可观的观鸟主题线路,涵盖了全县的主要鸟类栖息地和观鸟点。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合交通真实的情况、生物多样性与森林鸟类重点分布区域,重点建设了文公山鸟类科普长廊、鸳鸯湖鸟类科普基地、渡头观鸟区、金岗岭自然探索小径。为让访客和观鸟者在合适距离观察鸟类、同时不打扰野生动物,设置便于访客在绝佳位置观察鸟类的观鸟点。婺源还建设了中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馆、石门鸟巢博物馆、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蓝冠噪鹛科普馆、饶河源国家重要湿地研学基地、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动植物科普馆等一批鸟类科普场馆。

  蓝冠噪鹛科普馆位于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通过图片、文字、展板、沙盘、场景还原、声光电、影像等多种手段,展现了蓝冠噪鹛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以及婺源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特色。科普馆设有观鸟区、互动展区等,游客能够最终靠特制的观鸟设备近距离观察蓝冠噪鹛,或通过VR体验、AR游戏等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探索蓝冠噪鹛的生态环境。位于石门村内的鸟巢博物馆展示了包括蓝冠噪鹛在内的多种珍稀鸟类标本和图片,详细的介绍了这些鸟类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及濒危状况。婺源林奈实验室专注于自然教育及自然科普,中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馆展示了婺源的生态环境和珍稀物种。在林奈实验室的一楼,展示着各类生态景观,有原生鱼缸、原生溪流缸、石灰岩景观生态缸,配有专门的自然教育导师进行讲解,便于访客直观了解婺源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定期举办科普讲座、观鸟活动、自然教育课程等。

  婺源出版了《村口和鸣:婺源蓝冠噪鹛》、《婺源野生鸟类》等系列以鸟类为主题的科普书籍,邀请上海新生态工作室等专业机构设计了实用的婺源观鸟手册和观鸟地图,详细记录婺源常见鸟类的种类、分布、辨识特征、观察时间和生活环境等信息,配以精美的手绘插画,帮助观鸟者快速辨识和了解鸟类,设计了观鸟主题线路,涵盖了婺源的主要鸟类栖息地和观鸟点。

  在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观鸟、湿地等自然教育基地配有相应的科普宣传栏,展示婺源常见及珍稀鸟类的图片和基础信息,如蓝冠噪鹛、白腿小隼等,并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其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为了方便游客和观鸟爱好者出行,宣传栏上列出婺源适合观鸟的地点,标注每个地点的特色和最佳观鸟时间。

  从201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相继在婺源开展调查研究,珍稀鸟类也吸引了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许多全球鸟类研究专家。2024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复同意在江西设立蓝冠噪鹛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国家林草局、江西省合作共建成立,依托江西农业大学设立,重点开展蓝冠噪鹛等雀形目鸟类科研、救护、繁育、宣传等工作,2024年12月成立了雀形目鸟类学术委员会、蓝冠噪鹛国家保护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统筹蓝冠噪鹛保护顶层设计,打造以蓝冠噪鹛为旗舰物种的雀形目鸟类保护研究的信息与合作平台。各类科研基地积极在蓝冠噪鹛抢救性保护、建立遗传资源基因库和种源繁育基地、栖息地保护修复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整合政府、科学家、企业家、社会团体、公众的力量,为蓝冠噪鹛等珍稀物种保护提供婺源范本。

  婺源县邀请有关设计院,编制审议了《婺源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设计》。婺源县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婺源观鸟旅游品牌深度开发研究》对全县观鸟产业进行剖析,对观鸟品牌塑造科学规划。婺源把“研学旅行”作为新兴旅游业态培育,成立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抢先规划、开发项目,着重推出精品研学旅行线路。与省内外高校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产、学、研”的深层次地融合,一同推动在人才教育培训、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婺源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外专家、学者和游客争相前来,或考察,或观赏,由此成为观鸟胜地。以“鸟”为媒,婺源的观鸟研学游、森林康养游、鸟类观赏游等业态悄然兴起,成了婺源全域旅游的新亮点。这里兴起的摄影驿站、写生之乡、摄影基地、观鸟民宿,带动了百姓就地就业。

  随着观鸟人数的增加,婺源县催生了观鸟导游(“鸟导”)这一新兴职业。这些导游精通本地鸟类资源和最佳观鸟地点,具备专业相关知识。政府积极引导当地村民成为观鸟导游,通过培训和行业规范提升服务质量。鼓励引导当地村民当观鸟导游,吃好生态致富的“观鸟饭”。强化鸟类知识培训,对不规范、瞎操作、乱收费等行为进行治理,规范观鸟导业。目前,婺源已有近30名专兼职观鸟导游,主要为当地村民,部分导游还具备外语能力。

  婺源形成了一批生态观鸟基地和观鸟村。镇坑口村石枧村成立了观鸟理事会,对来进行观鸟的游客提供向导、摄影、食宿服务,收取的费用扣除维护运营费用外,由全村按户数进行分配分红。江湾镇晓起村有十余家民宿接待鸟友,观鸟产业每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赋春镇鸳鸯湖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吸引摄影爱好者带着长枪短炮纷至沓来。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建设了鸟巢博物馆、湿地公园研学基地、樱花休闲游步道等一批特色生态景点。

  婺源精心打造渡头、文公山、金岗岭、鸳鸯湖、龙腾、洪家等一批生态观鸟基地和观鸟点,结合声势浩大的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全力发展生态观鸟产业,与云南盈江、福建明溪、广西弄岗等共同成为了全国知名观鸟目的地。积极搭建婺源和国际生态旅游链接的纽带,对标国际生态观鸟目的地标准和要求,加快推进《婺源县促进观鸟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规划落地。

  在多方力量协力下,婺源爱鸟护鸟等自然教育越来越热。自然之友野鸟会、京山观鸟协会、江西飞鸟集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林奈实验室、全国大学生绿色营、中国鸟网、中国青年观鸟联合会等组织和机构在婺源积极开展青少年观鸟等各类活动,研发自然教育产品、向社会公众传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理念等,自然教育蒸蒸日上。婺源林奈实验室研发课程内容覆盖到生物多样性与保育、景观生态系统与生物演化、生命大系统概念建成、人与生物圈等四条主线,线下自然教育活动已服务超5万名海内外青少年,自然科普受众累积已超200万人次,并提出了一个公益的在地公民科学项目“中亚热带森林的100种生命脉动”,目标在于引领婺源在地民众发现、理解、参与、保护家乡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资源,举办婺源在地自然教育公益课。

  2023年10月,由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飞羽学校”课程获评2024上海自然教育创新大赛优秀案例,共设计自然教育课程6套,组织实施自然教育课程活动12场次,覆盖人数千余人,为2所“飞羽学校”挂牌,举办自然教育场馆公众开放日活动和鸟类摄影作品展,向保护区及周边中小学生普及鸟类知识,培养爱鸟护鸟意识。2025年1月,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江西婺源全国大学生观鸟营,82所高校的179名大学生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了此次观鸟营活动。

  (赵敏燕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军系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唐甜甜系西南林业大学副教授;王原系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联系我们

ob体育-欧宝app官网下载-欧宝娱乐登录入口

                                                                                                                                                                                                                                                   

滕经理

0519-88153518

18651950690

58622618@qq.com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华山中路18号3号楼515室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